箜篌(又称空侯或坎侯)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产生于汉代,但从十四世纪后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 其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竖箜篌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
乐器名。即箜篌。也称空侯。 汉武帝 令乐人 侯调 依琴作“坎坎之乐。”坎坎,形容声应节奏,侯是以姓冠乐章,故称“坎侯”。或谓坎空声近,坎亦训空。后人又加“竹”于“空侯”上。《后汉书·礼仪志下》:“壎一,簫四,笙一,箎一,柷一,敔一,瑟六,琴一,竽一,筑一,坎侯一。”参阅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及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卷五八。
载请注明:转载自字词网 [https://www.zici5.com/]